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7-min.png)
北京现代似乎“动力不足”。
近日,据财新报道,北京现代由于企业减产,尤其是第三工厂2019年1到2月仅能单班生产,一季度预计出现1500名空闲工人。一份内部文件显示,对这1500名工人提供了三个选择,基本上等同于“软”裁员。
此前的2018年12月底,北京现代刚迎来高光时刻,宣布仅用16年就卖出1000万辆汽车。
北京现代成立于2002年,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合资成立,双方各持股50%。北京汽车持有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97.95%的股份。
北京现代已经连续两年没有达成既定销量目标。自2016年创下114万辆的纪录新高后,北京现代2017年未能完成125万辆的目标,仅仅卖出了78.5万辆,同比跌幅超过三成;2018年,北京现代销量为79万辆,也无法完成全年90万辆的目标了。
据了解,北京现代在全国共有五家工厂,其中三家位于北京,沧州与重庆工厂分别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7月建成。在重庆工厂投产后,北京现代的年产能从135万辆提升至165万辆。目前,北京三家工厂的员工超过6000人,沧州、重庆两家工厂员工数均为两三千人左右。
北京现代为何会大幅裁员?它能否重回高速增长?时间财经联系了北京现代媒体宣传科,但截至发稿,电话一直无人接听。
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告诉时间财经,遭遇萨德等非市场因素,是北京现代销量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。除此之外,也有定位尴尬遭遇上下夹击、技术导入略显犹豫、汽车大市不好等不利因素。
“现代速度”
据了解,北京现代内部文件显示,空闲员工可转岗至沧州、重庆的工厂,工资标准不变并一次性补助5000元(预计吸纳三至四百人)。如果这些员工自愿解除劳动关系,则给予“N+1”补偿。第三个选择是将北京第二工厂改为三班生产,接收部分第三工厂的空闲员工,预计吸收五至六百人。这也意味着,必然会有大批员工“被”离职。
相比现在的落魄,北京现代曾有一段辉煌的过往。2002年,时任现代汽车集团会长郑梦九揭开现代汽车与北京汽车的合作序幕,北京现代成为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家合资车企。当年,郑梦九一口气完成了签约、成立公司、建厂、投产、首款产品下线一系列工程。
最初,北京现代凭借“性价比最高的合资品牌”的产品定位,在国产品牌和欧美日系之间找到了一块“舒适地带”,销量得到快速增长。
2002年12月,北京现代第一款轿车索纳塔便下线。随后投产的伊兰特、悦动,都迅速成为中国家用中级车的主流车型。以伊兰特为例,2003年上市后,以其外观大气、空间宽敞、做工优良、价格合理的出色产品力,很快成为新的“中级车之王”,截止到2007年5月,伊兰特累计销量就超过了50万辆,2010年更是突破100万辆大关。悦动2008年上市,用了不到5年时间,就实现了累计销量过100万辆。
达到同一销量目标,上海通用凯越和一汽丰田卡罗拉均用了6年,长安福特福克斯则用了7年。
与此同时,得益于新车效应,北京现代在2008年到2010年间的销量增长率分别为27.4%、93.7%、23.3%,2010年销量达到70.30万辆。不过,悦动与伊兰特占据了整体销量约70%,这让北京现代给外界留下了中低端品牌的印象。
汽车行业分析师张啸林表示,2002年到2011年间,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还没那么激烈,进口车贵,国产车选择少,消费者需求有很大的缺口,因此,快速的扩张产品线便有机会获得较大的销量提升。北京现代和东风日产都是这一阶段涌现的黑马。
随后的几年,北京现代更是进入“百万销量俱乐部”,一时风头无两。公开数据显示,北京现代2013年到2015年的销售,分别是103万辆、112万辆和106万辆,2016年更是达到了最高峰114万辆。